《西沙海战》,此词条收录于12/15,仅供参考
西沙海战(英文:Battle of the Paracel Islands),又称西沙自卫反击战,是1974年1月17日至20日,中国军队在西沙永乐群岛反击南越军队侵略的自卫战。
1956年,越南共和国(南越)不顾中国警告,侵略西沙永乐群岛,打伤中国渔民。1959年,南越入侵琛航岛并劫走中国渔民、渔船,以及其他财物,中国发出声明,指责南越海军的入侵行为。1973年,南越再次侵占中国南沙群岛的部分岛屿,并侵犯中国西沙群岛渔民的合法权益。次年1月15日,南越军舰对中国西沙群岛进行炮轰,中国屡次发出严正声明,南越军队迟迟不肯退兵。南越对中国的渔船进行攻击之后,又于1月 17日侵占中国金银岛和甘泉岛,并围困琛航岛,侦察广金岛。1月19日,中国被迫对南越发起反击。南越军队4艘舰艇总吨位近6000吨,中国参战的4艘舰艇总吨位1700余吨;且南越海军都是美式装备,中国在装备上明显处于劣势。中国军队在战备不如南越的情况下,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,在敌舰火力死角位置攻击其主炮,压制敌舰火力,取得了西沙海战的胜利,并于20日收复此前被南越占领的珊瑚、甘泉、金银三岛。中国俘获南越官兵48人,美国联络官1人,在2月27日将他们全部遣返。西沙海战中,中国4艘舰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,有18名官兵牺牲,67人受伤。南越1艘护航舰被击沉,3艘驱逐舰被击伤,10号舰舰长以下官兵100余人遭毙伤。
西沙海战是人民海军第一次和外国海军作战。西沙海战的胜利,使中国从此得以控制永乐群岛核心区永乐环礁,为后来控制西沙边缘岛礁及控制中沙群岛、进军南沙群岛奠定了基础。越南在南越灭亡后,以南越曾经对西沙群岛有过控制和强占为借口,坚持争夺中国领土主权。
南海诸岛作为中国的领土,已有悠久历史。中国人民早在西汉时就发现了西沙、南沙等岛屿。三国时期,万震的《南州异物志》、康泰的《扶南传》都描述了西沙、南沙群岛的地貌特征。从唐代开始,中国人民在这两个群岛的捕捞活动越来越频繁,官方开始对其进行管辖。明代郑和下西洋,曾多次经过南海诸岛,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、宣德群岛,和南沙群岛的郑和群岛,都是为了纪念郑和的航海伟绩而命名。近代,西沙群岛曾先后被法国、日本侵占,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将其收回,并多次申明这一带归属于中国领地的事实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,西沙、南沙群岛再遭他国觊觎。1956年5月29日,中国政府发出严正声明,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不容侵犯。但南越当局一意孤行,不仅侵占中国西沙永乐群岛,还打伤中国渔民。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,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不负任何法律责任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发送到本站邮箱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